首页

黑冰Sm

时间:2025-05-25 16:46:17 作者:开源鸿蒙开发者大会2025举办 共筑万物智联新生态 浏览量:61039

  中新网深圳5月24日电 (记者 索有为)开源鸿蒙开发者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5月24日在深圳举办,会上正式发布了开源鸿蒙5.1 Release版本,并进行开源鸿蒙应用技术组件共建启动、开源鸿蒙AI Agent技术共建启动等仪式。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理事长程晓明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基金会重点打造的明星开源项目,开源鸿蒙已成功打造诸多行业应用案例,并陆续发布多种设备品类,正在构建万物智联新生态。未来,基金会将聚焦项目引入、项目培育、技术创新和生态拓展,为开发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资源,加速开源成果的产业化落地。

开源鸿蒙应用技术组件共建启动仪式。大会主办方供图

  开源鸿蒙项目群工作委员会主席、华为终端BG软件部总裁龚体表示,开源四年多来,开源鸿蒙代码规模已达1.3亿多行,代码贡献者达8600多位,超过1100款软硬件产品通过兼容性测评,覆盖金融、交通、教育、医疗、航天等多个行业领域,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开源操作系统之一。

  开源鸿蒙项目群工作委员会委员、华为终端BG软件部副总裁章晓峰在主旨报告中表示,开源鸿蒙版本自开源以来持续迭代,已累计发布8个大版本,累计建设1100多个开源三方库,加速应用和设备的开发。同时,社区积极孵化“AI+机器人”技术,成立AI Model SIG并筹建机器人PMC工作组,加速向消费领域推进。未来,开源鸿蒙将持续推进全球化生态布局,推动千行百业规模化商用,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源操作系统生态。

  会上举行了开源鸿蒙应用技术组件共建启动仪式,开源鸿蒙项目群工作委员会携手九家共建伙伴代表出席仪式,期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伙伴、开发者加入到开源鸿蒙应用技术组件的共建中,共建共享开源鸿蒙生态组件。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操作系统开源创新大赛启动仪式。大会主办方供图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操作系统开源创新大赛开源鸿蒙赛道启动仪式同步举行。该赛事是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面向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全国性、公益性的国家级开源创新赛事,旨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人才,为开源鸿蒙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力量。

  大会设立八大主题分论坛,开源操作系统技术专家、前沿实践专家、开发者、生态伙伴代表等汇聚一堂,共探开源鸿蒙技术的未来发展、分享最前沿的开发经验。(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2024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举行

乌克兰危机存在进一步恶化升级的危险,应该推动降温,通过谈判,而不是由枪炮来结束这场战争。政治解决不是让谁赢谁输,而是让和平胜出。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和当事方,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推动政治解决,将继续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美方需要切实反思自身在乌克兰危机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不要做拱火浇油、借机渔利的事情,不得攻击抹黑中俄正常的国家关系,挑动阵营对抗,更不得对华抹黑诋毁、甩锅推责。美方还应立即停止对中国企业和个人滥施单边制裁。乌克兰问题不是中美之间的问题,美方也不要把它变成中美之间的问题。

余华英拐卖儿童案12月19日重审二审开庭

(五)开展数字家庭建设。以住宅为载体,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实现系统平台、家居产品互联互通,加快构建跨终端共享的统一操作系统生态,提升智能家居设备的适用性、安全性,满足居民用电用火用气用水安全、环境与健康监测等需求。加强智能信息综合布线,加大住宅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投入力度,提升电力和信息网络连接能力,满足数字家庭系统需求。对新建全装修住宅,明确户内设置基本智能产品要求,鼓励预留居家异常行为监控、紧急呼叫、健康管理等智能产品的设置条件。新建住宅依照相关标准同步配建光纤到户和移动通信基础设施。鼓励既有住宅参照新建住宅设置智能产品,对传统家居产品进行电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在数字家庭建设中,要充分尊重居民个人意愿,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

书为心画——马识途书法作品展在成都开展

大陆海警船近期多次在金门附近海域开展执法巡查行动,有舆论认为,“2·14”恶性撞船事件至今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大陆此举是在向民进党当局施压。

福州“锅盔叔叔”妻子患病仍“加量不加价” 大学生排百米长队尽“一饼之力”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表示,东盟与中日韩(10+3)国家的青年学生到访了中国苏州、敦煌和长沙三个文化名城,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深入了解了中国灿烂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文化遗产,通过文化在年轻一代人中建立联系、深入了解彼此,相信在未来中可以更加紧密的合作。

总书记两会关切事|乡亲们的“幸福指数”

第一阶段是由国家主管部门主导进行管控。早期的土壤污染治理主要是对严重污染事件造成舆情影响的响应,基本采取完全清除污染物或对污染物进行封存的措施。这一时期,仅根据污染物的浓度来简单确定污染地块治理优先顺序,风险评估应用较少,也未结合用地性质考虑修复必要性。随着修复成本大幅增加,实践发现,许多地块更适合依据未来用地规划开展风险评估,并进行治理优先级排序。随着治理需求迫切的地块得到管控,不需要立即治理的污染地块得到识别,公众的看法也逐渐改变,不再视所有污染地块为需要采取政府行动的极端事件。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